女孩儿从徐州来到南京工作的第二年,合租房子认识了一个新室友。
因为年龄相仿,两个人很快就熟识了。
那时候刚毕业,离家远,又都不是爱玩的人,没有新朋友,圈子很小,逛街、买菜、做饭、聊八卦、谈男人……
两个人除了上班,几乎干什么都在一起。在才开始的新生活里,女孩儿觉得她们是对方最要好的朋友。
合租快一年后,发生了一件事,跟钱有关。
室友说妈妈生病了,要很大一笔钱动手术,家里该借的亲友都借了,还缺几千块。
现在自己得回家去看妈妈,怎么着出来几个月了,也该带点钱回去。
室友说她自己存了三千块,问女孩儿能不能借给她两千块,这样她就可以带五千块回家了。
这件事让女孩很为难,一是钱的问题本来就比较敏感,二是两千块对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孩儿来说却不是一笔小数,要知道,那时候她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到两千块。
加上房租水电话费伙食费等等等等,走到哪儿都得花钱的。
女孩儿记得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进过商场了,总是拉着室友去批发市场买衣服,有时候就在地摊儿买十五块钱一件的T恤。
还有什么酸奶巧克力水果之类的,别人家是必需品,在她这儿都是奢侈品,每到周末或者有同学来才偶尔买一下。她工作这么久,努力积攒才攒了三千六百块。
可是,如果不借钱给室友,女孩儿觉得良心不安。毕竟,是妈妈病了不是吗?
最后,女孩儿还是把钱借给了她,看着她抱着自己哭的样子,女孩儿觉得心里满满的。
室友妈妈的病大概是好了,因为她回来之后看起来心情挺好的,说手术很成功,还又谢了女孩儿,说要不是自己带了五千块回去,手术费都不够。
之后没过多久,室友说公司安排她暂调到外地去,要搬走了。
搬走的时候,她信誓旦旦地说半个月会把钱还给女孩儿,让她放心。
本来准备现在就还给她的,但是搬到一个新地方花钱的地方很多,所以先留在身上以防有什么急用。
这个理由很充分。
可是几个月过去了,室友都没有跟她联系,女孩儿先是发了短信给她,问她到那儿怎么样,适应吗?
没有回,在网上跟她说话,也不理,后来连电话打不通,人也找不到了。
女孩这才觉得有点不对劲了,因为一直以来,她从来没有怀疑过室友。
要不是这明摆的事实在眼前,她都不觉得自己被欺骗了。
让女孩儿气愤的不止是自己失去了那辛辛苦苦积攒的两千块,是自己的感情和信任遭到了欺骗,你那么相信的一个人,竟然会欺骗你。
女孩儿跟自己说一定要追回这钱。
身边的人都劝她不要白费力气了,没有借条,连人都找不到,要回钱谈何容易,再说也就两千块,两千块认清一个人,算了。
但女孩儿就是咽不下这口气。她想起曾经陪室友一起去找过室友的妈妈,当时妈妈在某超市工作。
女孩跑到那家超市打听,但室友妈妈已经被调到别的门店,而且只知道片区,具体那一家也无从知晓。
按理说,很多人到这一步就会放弃了,但是女孩儿没有,她用了最原始最笨拙的方法。
每天下班之后,在那一片的超市一家接着一家找。
那个区有几十家那个品牌的连锁超市,而且知道你不是顾客只是打听人的时候,都用非常警觉的目光看着你,根本不搭理你。
可越是这样,女孩儿找到她的决心就越强。
在第十一家超市,女孩儿终于找到了室友的妈妈,可是妈妈说她根本就没有动过手术,而且没有任何凭证,她也不会给女孩儿一分钱。
女孩儿说那我想见她一面,如果见不到,我就天天来,你去哪儿我追到哪儿。
女孩儿连续到这个超市来了三次,室友的妈妈最终还给了她两千块,而室友本人一直没有露面。
女孩儿拿着那两千块钱蹲在超市门口哭了,哭得很伤心很委屈,这本来就是她的钱,而且是从牙缝儿里省下来的钱。
可是这么久以来,在她要钱的过程中,知道这件事的人表现出来的态度大多是鄙视的,觉得她太抠门儿太较真了,不就两千块吗,至于吗?
在这个世界上,谁没有跟人借过钱,谁没有借过钱给别人?你有没有被人借钱不还的经历?
如果每一个债主都像女孩儿这么执着,那么,那些烂帐会不会少很多呢?